Python list常用方法 图片看不了?点击切换HTTP 返回上层
例如,在交互式解释器中输入 dir(list) 即可看到列表包含的所有方法,如下所示:
>>> dir(list)
['append', 'clear', 'copy', 'count', 'extend', 'index', 'insert', 'pop', 'remove', 'reverse', 'sort']
>>>
上面有些方法前面己经介绍过了,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另外的一些常用方法。
count()方法
此方法用于统计列表中某个元素出现的次数,其基本语法格式为:listname.count(obj)
其中,listname 代表列表名,obj 表示判断是否存在的元素。下面代码示范了 count() 方法的用法:
a_list = [2, 30, 'a', [5, 30], 30] # 计算列表中30的出现次数 print(a_list.count(30)) # 计算列表中[5, 30]的出现次数 print(a_list.count([5, 30]))运行结果为:
2
1
index()用法
index() 方法用于定位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位置(也就是索引),如果该元素没有出现,则会引发 ValueError 错误。此方法的基本语法格式为:
listname.index(obj,start,end)
同 count() 方法不同,index() 方法还可传入 start、end 参数,用于在列表的指定范围内搜索元素。如下代码示范了 index() 方法的用法:
a_list = [2, 30, 'a', 'b', 'crazyit', 30] # 定位元素30的出现位置 print(a_list.index(30)) # 从索引2处开始、定位元素30的出现位置 print(a_list.index(30, 2)) # 从索引2处到索引4处之间定位元素30的出现位置,因为找不到该元素,会引发 ValueError 错误 print(a_list.index(30, 2, 4))运行结果为:
1
5
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
File "C:\Users\mengma\Desktop\1.py", line 7, in <module>
print(a_list.index(30, 2, 4)) # ValueError
ValueError: 30 is not in list
pop()用法
pop() 方法会移除列表中指定索引处的元素,如果不指定,默认会移除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。该方法的基本语法格式为:listname.pop(index)
例如:a_list=[1,2,3] #移除列表的元素 3 print(a_list.pop()) print(a_list) #移除列表中索引为 0 的元素1 print(a_list.pop(0)) print(a_list)运行结果为:
3
[1, 2]
1
[2]
注意,使用 pop() 方法可以实现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——栈。栈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,它可实现先入后出(FILO)功能,即先加入栈的元素,反而后出栈。
在其他编程语言所实现的“栈”中,往往会提供一个 push() 方法,用于实现入栈操作,但 Python 的列表并没有提供 push() 方法,我们可以使用 append() 方法来代替 push() 方法实现入栈操作。
下面代码示范了使用列表作为“栈”的示例:
stack = [] # 向栈中“入栈”3个元素 stack.append("fkit") stack.append("crazyit") stack.append("Charlie") print(stack) # ['fkit', 'crazyit', 'Charlie'] # 第一次出栈:最后入栈的元素被移出栈 print(stack.pop()) print(stack) # ['fkit', 'crazyit'] # 再次出栈 print(stack.pop()) print(stack) # ['fkit']运行结果为:
['fkit', 'crazyit', 'Charlie']
Charlie
['fkit', 'crazyit']
crazyit
['fkit']
与所有编程语言类似的是,出栈操作既会移出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,也会返回被移出的元素。
reverse()用法
reverse() 方法会将列表中所有元素反向存放。该方法的基本语法格式为:listname.reverse()
例如:a_list = list(range(1, 8)) # 将a_list列表元素反转 a_list.reverse() print(a_list)运行结果为:
[7, 6, 5, 4, 3, 2, 1]
从上面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,调用 reverse() 方法将反转列表中的所有元素。sort()用法
sort() 方法用于对列表元素进行排序,排序后原列表中的元素顺序会方发生改变。sort() 方法的语法格式如下:listname.sort(key=None, reserse=False)
可以看到,和其他方法不同,此方法中多了 2 个参数,它们的作用分别是:- key 参数用于指定从每个元素中提取一个用于比较的键。例如,使用此方法时设置 key=str.lower 表示在排序时不区分字母大小写。
- reverse 参数用于设置是否需要反转排序,默认 False 表示从小到大排序;如果将该参数设为 True,将会改为从大到小排序。
例如如下代码:
a_list = [3, 4, -2, -30, 14, 9.3, 3.4] # 对列表元素排序 a_list.sort() print(a_list) b_list = ['Python', 'Swift', 'Ruby', 'Go', 'Kotlin', 'Erlang'] # 对列表元素排序:默认按字符串包含的字符的编码大小比较 b_list.sort() print(b_list) # ['Erlang', 'Go', 'Kotlin', 'Python', 'Ruby', 'Swift']运行结果为:
[-30, -2, 3, 3.4, 4, 9.3, 14]
['Erlang', 'Go', 'Kotlin', 'Python', 'Ruby', 'Swift']
如下代码示范了 key 和 reverse 参数的用法:
b_list = ['Python', 'Swift', 'Ruby', 'Go', 'Kotlin', 'Erlang'] # 指定key为len,指定使用len函数对集合元素生成比较的键,也就是按字符串的长度比较大小 b_list.sort(key=len) print(b_list) # 指定反向排序 b_list.sort(key=len, reverse=True) print(b_list)运行结果为:
['Go', 'Ruby', 'Swift', 'Python', 'Kotlin', 'Erlang']
['Python', 'Kotlin', 'Erlang', 'Swift', 'Ruby', 'Go']
注意,采用 sort() 方法对列表进行排序时,对中文支持不好,其排序结果与常用的音序排序法或者笔画排序法都不一致,因此,如果需要实现对中文内容的列表排序,还需要重新编写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,而不能直接使用 sort() 方法。
除此之外,需要指出的是,在 Python 2.x 中,列表的 sort() 方法还可传入一个比较大小的函数,该函数负责比较列表元素的大小。该函数包含两个参数,当该函数返回正整数时,代表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大于第二个参数;当该函数返回负整数时,代表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小于第二个参数;返回 0,则意味着两个参数相等。下面代码示范了使用比较函数调用 sort() 方法。以下代码只能在 Python 2.x 中执行:
# 以下代码只能在Python 2.x中执行 # 定义一个根据长度比较大小的比较函数 def len_cmp(x, y): # 下面代码比较大小的逻辑是:长度大的字符串就算更大 return 1 if len(x) > len(y) else (-1 if len(x) < len(y) else 0) b_list = ['Python', 'Swift', 'Ruby', 'Go', 'Kotlin', 'Erlang'] b_list.sort(len_cmp) print(b_list)运行结果为:
['Go', 'Ruby', 'Swift', 'Erlang', 'Kotlin', 'Python'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