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 @函数装饰器 图片看不了?点击切换HTTP 返回上层
前面章节中,我们已经讲解了 Python 内置的 3 种函数装饰器,分别是 @staticmethod、@classmethod 和 @property,其中 staticmethod、classmethod 和 property 都是 Python 的内置函数。那么,我们是否可以开发自定义的函数装饰器呢?
答案是肯定的。当程序使用“@函数”(比如函数 A)装饰另一个函数(比如函数 B)时,实际上完成如下两步:
从上面介绍不难看出,被“@函数”修饰的函数不再是原来的函数,而是被替换成一个新的东西。
为了让大家厘清函数装饰器的作用,下面看一个非常简单的示例:
运行上面程序,可以看到如下输出结果:
别忘记了,被修饰的函数总是被替换成 @ 符号所引用的函数的返回值,因此被修饰的函数会变成什么,完全由于 @ 符号所引用的函数的返回值决定,换句话说,如果 @ 符号所引用的函数的返回值是函数,那么被修饰的函数在替换之后还是函数。
下面程序示范了更复杂的函数装饰器:
上面程序使用 @foo 修饰 my_test() 函数,因此程序同样会执行 foo(my_test),并将 my_test 替换成 foo() 函数的返回值:bar 函数。所以,上面程序第 22 行代码在打印 my_test 函数时,实际上输出的是 bar 函数,这说明 my_test 已经被替换成 bar 函数。接下来程序两次调用 my_test() 函数,实际上就是调用 bar() 函数。
运行上面程序,可以看到如下输出结果:
上面介绍的这种在被修饰函数之前、之后、抛出异常后增加某种处理逻辑的方式,就是其他编程语言中的 AOP(Aspect Orient Progiuning,面向切面编程)。
下面例子示范了如何通过函数装饰器为函数添加权限检查的功能。程序代码如下:
运行该程序,可以看到如下输出结果:
答案是肯定的。当程序使用“@函数”(比如函数 A)装饰另一个函数(比如函数 B)时,实际上完成如下两步:
- 将被修饰的函数(函数 B)作为参数传给 @ 符号引用的函数(函数 A)。
- 将函数 B 替换(装饰)成第 1 步的返回值。
从上面介绍不难看出,被“@函数”修饰的函数不再是原来的函数,而是被替换成一个新的东西。
为了让大家厘清函数装饰器的作用,下面看一个非常简单的示例:
def funA(fn): print('A') fn() # 执行传入的fn参数 return 'fkit' ''' 下面装饰效果相当于:funA(funB), funB 将会替换(装饰)成 funA() 语句的返回值; 由于funA()函数返回 fkit,因此 funB 就是 fkit ''' @funA def funB(): print('B') print(funB) # fkit上面程序使用 @funA 修饰 funB,这意味着程序要完成两步操作:
- 将 funB 作为 funA() 的参数,也就是上面代码中 @funA 相当于执行 funA(funB)。
- 将 funB 替换成 funA() 执行的结果,funA() 执行完成后返回 fkit,因此 funB 就不再是函数,而是被替换成一个字符串。
运行上面程序,可以看到如下输出结果:
A
B
Fkit
别忘记了,被修饰的函数总是被替换成 @ 符号所引用的函数的返回值,因此被修饰的函数会变成什么,完全由于 @ 符号所引用的函数的返回值决定,换句话说,如果 @ 符号所引用的函数的返回值是函数,那么被修饰的函数在替换之后还是函数。
下面程序示范了更复杂的函数装饰器:
def foo(fn): # 定义一个嵌套函数 def bar(*args): print("===1===", args) n = args[0] print("===2===", n * (n - 1)) # 查看传给foo函数的fn函数 print(fn.__name__) fn(n * (n - 1)) print("*" * 15) return fn(n * (n - 1)) return bar ''' 下面装饰效果相当于:foo(my_test), my_test将会替换(装饰)成该语句的返回值; 由于foo()函数返回bar函数,因此funB就是bar ''' @foo def my_test(a): print("==my_test函数==", a) # 打印my_test函数,将看到实际上是bar函数 print(my_test) # <function foo.<locals>.bar at 0x00000000021FABF8> # 下面代码看上去是调用my_test(),其实是调用bar()函数 my_test(10) my_test(6, 5)上面程序定义了一个装饰器函数 foo,该函数执行完成后并不是返回普通值,而是返回 bar 函数(这是关键),这意味着被该 @foo 修饰的函数最终都会被替换成 bar 函数。
上面程序使用 @foo 修饰 my_test() 函数,因此程序同样会执行 foo(my_test),并将 my_test 替换成 foo() 函数的返回值:bar 函数。所以,上面程序第 22 行代码在打印 my_test 函数时,实际上输出的是 bar 函数,这说明 my_test 已经被替换成 bar 函数。接下来程序两次调用 my_test() 函数,实际上就是调用 bar() 函数。
运行上面程序,可以看到如下输出结果:
<function foo.<locals>.bar at 0x000001C2A5953510>
===1=== (10,)
===2=== 90
my_test
==my_test函数== 90
***************
==my_test函数== 90
===1=== (6, 5)
===2=== 30
my_test
==my_test函数== 30
***************
==my_test函数== 30
上面介绍的这种在被修饰函数之前、之后、抛出异常后增加某种处理逻辑的方式,就是其他编程语言中的 AOP(Aspect Orient Progiuning,面向切面编程)。
下面例子示范了如何通过函数装饰器为函数添加权限检查的功能。程序代码如下:
def auth(fn): def auth_fn(*args): # 用一条语句模拟执行权限检查 print("----模拟执行权限检查----") # 回调要装饰的目标函数 fn(*args) return auth_fn @auth def test(a, b): print("执行test函数,参数a: %s, 参数b: %s" % (a, b)) # 调用test()函数,其实是调用装饰后返回的auth_fn函数 test(20, 15)上面程序使用 @auth 修饰了 test() 函数,这会使得 test() 函数被替换成 auth() 函数所返回的 auth_fn 函数,而 auth_fn 函数的执行流程是:
- 先执行权限检查;
- 回调被修饰的目标函数。简单来说,auth_fn 函数就为被修饰函数添加了一个权限检查的功能。
运行该程序,可以看到如下输出结果:
----模拟执行权限检查----
执行test函数,参数a: 20, 参数b: 15